来源:北京利泽慈善基金会 发布时间:2025-09-08
课题基本信息 | 课题名称 | 基于人工智能的肝细胞癌疗效预测标志物筛选与智能诊疗系统构建研究 | |
研究期限 | 1年,不晚于2025.12——2026.12 | ||
项目经费 | 30 (万元) | ||
中文关键词 | 肝细胞癌 人工智能 疗效预测 生物标志物 液体活检 | ||
中文摘要 |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度异质性和侵袭性,导致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当前抗肿瘤新药研发进展缓慢,挖掘对既有药物敏感的优势人群成为精准治疗的关键切入点,而疗效预测已成为临床亟待突破的核心难题。因此,迫切需要解析治疗响应异质性的分子机制,识别关键调控因子,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构建智能化诊疗预测模型提供了全新突破口。本研究聚焦HCC中与预后密切相关的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这一关键特征,结合人工智能算法与纳米检测平台,系统解析治疗响应异质性的分子机制。通过整合大规模临床组学数据,利用三种主流机器学习模型深度挖掘与治疗响应相关的标志物,筛选出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nterferon 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 IFITM3)作为关键候选因子。结果显示,IFITM3在部分缓解患者中显著低表达,且与MVI呈正相关,提示其在免疫逃逸和治疗抵抗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IFITM3受HIF1A-IRF1信号轴调控,促进MVI形成并增强CD47介导的免疫逃逸。结合纳米检测平台对细胞外囊泡中IFITM3进行高灵敏检测,初步验证其作为液体活检疗效预测标志物的潜力。本研究首次融合人工智能驱动的分子挖掘与纳米检测手段,揭示IFITM3在HCC治疗反应预测中的关键作用,为实现个体化诊疗提供创新路径与理论依据。 | ||
申请人信息 | 申请人/单位 | 刘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 |
主要研究领域 | 肿瘤分子生物学检验、抗肿瘤纳米药物 | ||
项目组成员 | 姓名 | 职称 | 项目分工 |
刘洋 | 副教授 | 统筹项目进展,协调团队合作,对接临床资源;设计实验验证方案(如临床样本收集、测序数据生成);主导肝癌生物标志物(如基因、蛋白、影像组学特征)的文献调研与候选标志物筛选 | |
胥林泽 | 无 | 负责多组学数据整合、AI模型构建与算法开发 | |
张进 | 无 | 处理影像数据的预处理、分割及放射组学特征提取 | |
李慧锴 | 副主任医师 | 提供手术/治疗响应数据、指导临床需求、验证模型实用性 | |
潘毅 | 主任医师 | 提供病理切片及分子标志物数据(如免疫组化、基因检测)、协助生物标志物筛选 | |
武丹丹 | 无 | 整理临床随访数据、疗效标注及数据库构建 |
寻求项目合作, 了解课题详情, 请联系项目组:张老师13811342870,黄经理15801485582(同微信),项目组邮箱箱:aiylky2025@163.com